彼或

文章标题(可不填)

        高铭并不想读研。明天开始高铭便提前进入研究生的学习与工作不用再来实习,但他并不快乐,用他的话说,就是“噩梦提前开始了”。高铭喜欢烹饪和数码,我们就建议他租个双层门面,楼上卖电脑,楼下开饭店,白天卖电脑,晚上开饭店。最终他还是决定顺着人潮考研。
        高铭考第二,本校考研不需等复试就内定好了学籍,算是本校红利。他如愿入了闻校长门下但研究方向却不是他期望的医院管理,管理的名额分给了低他17分的吕班长。他有些愤愤但也无奈,情绪低沉甚至想要放弃读研。读研并不是第一选择,只是本科生很难谋求一份对口的职位,但在他看来,读预防方向的研并不能改善他的求职窘境,但我以为,他的失落还源自班长的如愿以偿。
        抛开失落不谈,他的境遇要远好于田烁冉。田报考了华科,差几分未过线,偏又遇上华科公卫压分,即便他的水平不错,展现出的总分却不比其他学校落榜调剂学生的卷面好看。之前有同学建议他调剂去基础医学,我觉得这像是极端情绪下的劣质决策——考研是为了弥补本科阶段缺乏的方法论的学习与实践,换言之是提升专业素质,缓冲对接社会的途径。而调剂去基础医学无疑是将读研作为结果,将途径做为目的。于是长期的规划便在拿出决策得瞬间戛然而止了。
        我本觉得高铭的失落,田烁冉的选择都是环境使然,本科专业的抽象让我们面临一种大学无用的困境。但并不是,环境是非充分非必要条件,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的选择。
        我们面对的当下是过去无数次选择构成的,我们当下的每一个选择都在构建自己的未来。但我们并没有清晰的做选择。面对愈演愈烈的考研潮,我们像烈风的小人儿,逆风时难行心悸、呼吸困难,顺风换得了一时心顺却踉跄着不知去往何处。我们班大部分考研不是因为知道考研为了什么,而是因为考研提供了逃避的正当借口,大家都在考研,我也逃避面对社会的心悸吧。
        但也许是因为初试过了复旦的校线,才敢自以为旁观者清地侃侃而谈,才敢说落榜了就去找份工作。但真正想起自己还在等待复试的资格和结果时,也是心悸焦灼,不敢呼吸。
       愿我能驾驭白驹,在过隙时选好方向。

评论